踝三针

经穴 针灸学 中医学

心气虚,则脉细;肺气虚,则皮寒;肝气虚,则气少;肾气虚,则泄利前后;脾气虚,则饮食不入。
医学百科APP(安卓 | iOS | Windows版)

您的医学知识库 + 健康测试工具

https://www.wiki8.cn/app/

1 拼音

huái sān zhēn

2 英文参考

Jiěxī ST41[中国针灸学词典]

Kūnlún BL60[中国针灸学词典]

Tàixī KI3[中国针灸学词典]

3 概述

踝三针指踝部治疗踝关节痛、足下垂等疾患的三个常用穴位,即解溪昆仑太溪[1]

4 解溪·踝三针

解溪经穴名(Jiěxī ST41)。出《黄帝内经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阳明胃经经穴五行属火。解:分解;溪:沟溪。这里“解”,指踝关节;溪,指体表较小的凹陷。穴在踝关节陷中,故名。在踝区,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,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。正坐取穴层次解剖皮肤→皮下组织→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→距骨。有健脾化滞、清热宁神的作用。主治头面、脾胃、足踝关节等疾患,如头痛目赤眩晕面肿腹胀霍乱气逆发噎、饥不欲食便秘癫狂瘈疭惊悸咳喘、膝重转筋脚软无力。现又多用以治疗神经头痛消化不良、胃炎肠炎肾炎面神经麻痹、足下垂、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。一般直刺0.5~0.8寸;可灸。[2]

解溪[2]

5 昆仑·踝三针

昆仑经穴名(Kūnlún BL60)。出《黄帝内经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穴五行属火。昆仑:指山名。外踝高突如山,穴在其后,故名。位于踝区,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。正坐或俯侧卧取之。层次解剖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跟腱前方的疏松结缔组织中。有疏风通络、活血止痛的作用。主治头项、腰腿、膝胫等疾患。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衄齿痛颊肿、项背强痛、腰痛如折、腿股疼痛、腘筋挛急、腨跟痛、浮肿喘逆腹满大便难疟疾脚气癫狂、痫症、女子难产胞衣不下等。现代又多用以治疗神经头痛甲状腺肿大、坐骨神经痛、腰部软组织损伤、下肢瘫痪、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。一般直刺0.5~0.8寸,孕妇禁针;可灸。[3]

[3]

6 太溪·踝三针

太溪经穴名( Tàixī KI3)。出《黄帝内经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少阴肾经本经输穴原穴五行属土。大:甚大;溪:沟溪。穴在内踝与跟腱的间隙中,如居沟溪,故名。位于踝区,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。仰卧或正坐垂足取穴层次解剖皮肤→皮下组织胫骨肌腱、趾长屈肌腱与跟腱、跖肌腱之间→踇长屈肌。有益肾、清热、安神、健腰的作用。主治前阴、肺胸、五官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。如遗精阳痿遗溺月经不调经闭疝瘕积聚、不眠、癫狂咳喘唾血头痛牙痛咽喉肿痛鼻衄不止、耳鸣耳聋热病烦心多汗心痛胸胁支满消渴黄疸、痿症、腰痛、足跟肿痛、两腿生疮等。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肾炎膀胱炎口腔炎、慢性咽炎神经耳聋神经衰弱、乳腺炎、下肢瘫痪等。一般直刺0.5~0.8寸;可灸。[4]

[4]

7 参考资料

  1. ^ [1] 高忻洙,胡玲主编.中国针灸学词典[M].南京: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0:750.
  2. ^ [2] 高忻洙,胡玲主编.中国针灸学词典[M].南京: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0:719.
  3. ^ [3] 高忻洙,胡玲主编.中国针灸学词典[M].南京: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0:430.
  4. ^ [4] 高忻洙,胡玲主编.中国针灸学词典[M].南京: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0:96.
编辑:fengchuile 审核:sun
特别提示: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,难免存在疏漏、错误等情况,请您核实后再引用。对于用药、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,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,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,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、指导。